第430章 两张药方(第2页)
这种方案既能解决不会种田和不想种田的矛盾,又能保证粮食产量稳步提高。
老一辈革命家追求的社会主义新农村,不就是这个样子嘛。
他没有立即开口,而是把目光投向了凡国生脸上。
是不是管用,得让基层干部说了算。
“陈顾问,你这个办法不错。既能让土地不撂荒,又能提高土地产量,双方都开心。”丁主任先开了口。
凡主任一边记录,一边思索,跟着说道:“这个方法好,出让土地的村民得到实惠,土地也能像大集体那样实现条田化管理。”
“是诶,不管是水利,还是治虫,都能集中管理,省时又省力。”丁主任是老农民,眼光特别尖锐。
两位村主任的讨论,也让刘铁和马千里开了窍。
“小龙这个办法不错。我走过不少村里,经常会有村民为了一寸土地打得头破血流。到了抗旱时,又会为了抢水而打架。”马千里说着自己的感受。
刘铁到基层的时间不长,反应很灵敏:“有了集体种植,村民增加收入,村子里也能增加积累。”
一个年轻机关干部找到了展示自己的机会,插嘴说:“我们可以把芦苇村当试点,如果成功也能进行推广,成为青云农村的亮点。”
“错矣,此事绝不可为。”陈小龙来了一个当头棒喝。
看到对方不理解的样子,他解释说:“此事只能小范围搞试点,不可大面积铺开,更不可以大肆宣传。”
年轻机关干部的脸上,还是一副莫名其妙的表情。
陆平不耐烦地呵斥说:“行啦,不要再讨论。只做试验不宣传,就照陈顾问说的去做。”
苏牧微笑点头。
基层干部精明得很,知道其中的利害关系。
“凡主任,我给你开的第二张药方,就是不要急于求成,要有长远目标。比如说修建码头,肯定要占用村里的土地。”陈小龙问道。
凡国生点头的同时,手中钢笔“沙沙”地在记录。
“能不能不要土地费,改为在码头上占有股份?”陈小龙询问说。
凡国生托着下巴思考了起来。
苏牧、陆平等人眼中闪耀着亮光。
妙啊!这可以让村里增加了一个生蛋的鸡。
只要码头在运营,村里就会有收入。
凡国生也反应了过来:“好,这是一个好主意。即使我不当主任,村里也会有钱可以支配。”
“挖沙公司给的分红,不要一下子用光。无工不富,可以用来兴办实业嘛。”陈小龙提示说。
凡国生抓了一下头皮,有些腼腆地说:“陈顾问,这点钱办不了实业,再说我们也不懂办企业的事。”
“钱不够的事,可以找银行贷款嘛。实在不行,还可以找企业融资。”陈小龙继续进行点拨。
凡国生还在挠头皮,显然是还没有想通其中的道理。
马千里说:“凡主任,是担心找不到企业融资吧。”
看到对方点头的动作,他好气又好笑地说:“眼前就是大老板,难道他不给你融资吗?”
在场人“轰”的一下笑出声来。
陈小龙忍住笑意说:“凡主任,我给陶总打个电话,你可以在200万的限额内进行融资。”
“谢谢陈顾问,谢谢陈顾问。”凡国生满脸都是激动的表情。
自己感觉头疼的事情,人家早就帮助准备好了应对措施,能不感动吗?
没等高兴多久,他又有了新的麻烦。
“陈顾问,光是有钱也不行,我不知道能办什么企业呀。”
没人会笑话凡国生的问题。
让一帮没有多少文化的农民办企业,确实不容易找准目标。
苏牧一点也不着急,掏出香烟给大家撒了一圈。
他心中笃定得很。
陈小龙能提出这样的思路,一定会准备好了解决的办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