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0章 皇后手段(第3页)
沈大人苦笑:“你以为我愿意出头?还不都是上头的意思,不便出手,我只能如此了,沈家办成了此事,说不定还有机会翻身。”
几人诧异。
“前朝公主留在皇宫对皇后又有什么好处?”有人疑惑。
沈大人扬眉:“我可曾说过和亲一定不成?”
几日后南和再次传来消息,愿送黄金万两求娶七公主,并表示这是大庆皇帝临终前的托孤。
奏折传到乐晏手上,轻轻瞥了眼,她勾唇;“黄金万两,南和倒是舍得下本钱。”
“娘娘,接下来该怎么办?”
“南牧不缺银子,更不是养不起七公主,七公主自个儿不愿意背井离乡,夜夜梦魇,将这些话传给沈家。”乐晏道。
南和给的筹码远远不够。
沈家再次驳回。
与此同时边关也传出消息,北燕被打得接连后退,已痛失一座城,还有传言南牧粮草供应不足,岌岌可危。
乐晏紧绷着脸,闭着眼沉思了片刻后看向了红栀:“传本宫令,即刻让黎夫人筹集一些粮草,在城门口施粥一月,至于由头,让她自己想。”
她想了想又继续说:“从本宫的库房里搬出些值钱的送去黎家。”
有些事不能泄了气,一旦泄了气,后果不可估计。
好不容易振奋起来的民心,绝不能被人搅合了,不管边关如何,金陵城不能乱。
“让户部尚书即刻来!”
“是。”
等了片刻后户部尚书被召见,隔着一扇屏风,户部尚书跪地行礼:“微臣给皇后娘娘请安,娘娘万福金安。”
“本宫想知道朝廷还能不能拨出粮草去边关?”
户部尚书面露难色:“皇上初登基,南牧接管的大庆的空壳,连年征战,国库空虚,根基不稳又在打仗,微臣实在是难。”
这事儿乐晏心里也知道,当初张秦派许大人在金陵城闹事,一方面也有揭穿南牧老底的意思。
国库里粮草确实有限。
“如何能筹集粮草?”乐晏问。
户部尚书神色一愣,支支吾吾半天都说不出来:“要么捐粮,要么抢,现在正是春种,还未秋收,就是强收也未必有,反而会造成惶恐。”
捐粮两个字钻入了乐晏耳朵里,她看向了户部尚书:“本宫觉得大人言之有理。”
乐晏忽然问:“本宫想重新在建立几个粮草,让家中有存粮之人将粮食放入粮仓内,用银子,或是粮票兑换,确保随时都可以兑换,如此一来,粮食存放在家中,反而还有发霉,潮湿的风险。”
这个提议让户部尚书犹豫了片刻;“微臣只担心百姓未必信得过朝廷。”
乐晏下巴轻抬:“这有什么难的,就有金陵城的百官开始带头存粮,算出每家多少人口,每日消耗多少,只准留一个月口粮,其余的要一并存入粮仓内,此外,那些米粮生意的也可以存入粮仓。”
“皇后娘娘……”
“户部尚书是觉得本宫的提议不行?”乐晏蹙眉。
户部尚书摇头:“这,这倒不是,若有人不配合,又或是粮商不满,闹腾起来又该如何?”
“百官之中若有人不配合的,一律提来见本宫,至于粮商,暂时安抚,也可和朝廷合作,粮商若给足了朝廷一定数额的粮食,朝廷可以高价回收,这对粮商而言也是好事。”
乐晏话锋一转:“此事先从金陵城,以及周边的五座城池开始施行,本宫会派禁卫军时不时在外巡游,若有人敢强抢,诛三族!”
冷幽幽的话听着就叫人心里发颤,户部尚书几次语噎,末了才说:“娘,娘娘,举办粮仓收粮食,也需要大量的银钱,户部,怕是不足以支撑。”
“此事不难。”
乐晏轻轻扬起下巴,红栀立即让宫女抬着大箱子来了,打开箱子,满满一箱子的银票。
“尚书大人,战争在前,要分得清轻重缓急,将士们的性命远比这些黄白之物重要得多,是不是?”
看着整箱的银票,户部尚书惊愕得合不拢嘴了,震惊之余又想到这位北梁来的长公主还是天下第一富商盛家的外孙女。
陪嫁时,百里红妆可不是虚的。
户部尚书立即像是打了鸡血似的,不停的朝着乐晏磕头:“微臣,微臣这就去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