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第4页)
有时候他觉得自己确实病了,病在太清醒地看透了那些本该糊涂的事。
假病人好了,真病人却还在病着——到底谁才是真的疯了,他已经分不清了。
一个雨夜,顾飞收到一条陌生号码发来的短信:
哥,妈住院了,想见你。
他盯着那条短信看了很久,直到屏幕自动变暗。
窗外,雨滴敲打着玻璃,像是无数个疑问在叩问他的心。
第二天,他请了假,买了回老家的车票。
火车上,他望着窗外飞驰而过的风景,手里攥着那张已经作废的精神残疾证。
到医院时,他发现母亲确实躺在病床上,但远没有短信中说的那么严重。
顾玲站在床边,表情复杂。
你来了。母亲的声音有些虚弱,但眼神犀利如初。
嗯。顾飞站在门口,没有进去。
一阵尴尬的沉默后,顾飞终于开口:
需要的时候,我是疯子;不需要的时候,我又正常了。
他的声音平静得可怕,到底什么是真,什么是假
顾玲忍不住开口:哥,都是一家人……
一家人顾飞打断她,嘴角扬起一丝苦涩的笑,一家人会逼自己的儿子、哥哥装疯卖傻吗
他转身离开,步伐坚定,那条瘸腿似乎也不再摇摆得那么厉害了。
走廊很长,白色的墙壁向远方延伸,像是没有尽头。
走到医院门口时,雨已经停了。
阳光穿透云层,洒在湿漉漉的地面上,反射出耀眼的光芒。
顾飞深吸一口气,空气中有雨后泥土的清新气息。
他掏出手机,删除了那条短信,然后拨通了康复中心负责人的电话:
李主任,下周的心理疏导课程,我可以试试主讲。
电话那头传来欣然同意的声音。
顾飞挂断电话,最后回头看了一眼医院的白色大楼,然后大步向前走去。
路还长,但他知道自己正在走向一个更加清醒,也更加真实的未来。
5
康复之路的曙光
在那个未来里,他不需要任何证明来定义自己是谁。
顾飞回到南方的出租屋时,已是深夜,狭小的房间里堆着几箱未完全拆封的行李。
他疲惫地倒在床上,闭上眼睛,医院里那股消毒水味似乎还黏在鼻腔里。
母亲最后的话语在他脑中回响:
你到底想要什么证明你没病好,你现在没病了,满意了吗那能不能为你外甥想想
顾飞翻了个身,床头柜上放着那本作废的精神残疾证。
他拿起来,指尖抚过塑封表面上凹凸的印章痕迹。
这本小册子曾经定义了他,现在又定义了什么
定义了一个家庭的虚伪定义了一场交易的终结
第二天一早,他准时出现在康复中心。
李主任是个温和的中年女人,眼镜后的眼睛总能看透人心。
听说你回老家了,一切还好吗她一边整理文件一边问。
顾飞顿了顿:办了点私事。
李主任没有追问,而是递给他一份资料:
今天的小组活动,你来主持怎么样就按我们之前讨论的方案。
顾飞接过文件夹,手指微微颤抖。
他从未在众人面前主导过谈话,更别说是一群真正患有精神疾病的人。
活动室里坐了八个人,年龄各异,神态各异。
顾飞深吸一口气,开始了他的第一次主导会议。